#美食
#人文游
#客栈民宿
杭州是一个很值得一走再走,一逛再逛的城市,一个人漫步,一副耳机,一列歌单,一台相机足矣,所有景色都将轻轻浅浅的如画卷般在你眼前展开;闲庭信步在西湖边,一条无人的街道,一场细雨里,一对恋人依偎在长椅上,三五好友谈笑风生的从身边骑行而过,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岁月静好、尘世不扰”,这就是一场雨,一场梦,一场西湖宴,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杭州味道,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
这座城市里留下了许许多多岁月的烙印,不论是山水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除了欣赏风景之外,还有能够引人驻足的铭刻着金字招牌的老字号。如:江南铜屋、邵芝岩笔庄、夕霞小筑、天竺筷业等等。它们凭借高超的技艺,打造了经久不衰的名号,它们同样是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它们历经无数次市场的洗礼 ,历久弥新,是这座城市的不老传奇;它们脚踏实地,秉承着“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信条,是这座城市继往开来的人文基因。

江南名筷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参与了钱江晚报组织的#杭州休闲汇·大V体验志##悠游旅行家#的体验活动,脱离大众化路线,第一站我们来到“江南名筷”天竺筷业的生产基地,那么问题来了,你会用筷子吗?你真的了解筷子吗?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看。
筷子,这个起源于中国的餐具,自古以来对材质的选择都比较慎重,在杭州,就有这么一双筷子,浸润在老底子杭州汤汤水水里。
小径竹,烙山水,“头戴”顶金帽子,天竺筷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清代,作为杭州土生土长的特色,曾是老底子杭州人家家户户的“标配”,被称作“江南名筷”。
民国早期,第一夫人宋美龄以天竺筷作为“国礼”赠予各国大使夫人,极受欢迎,一时间“天竺筷”名声大噪。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游杭州,周恩来总理弃用了象牙筷而选择极具地方特色的天竺筷宴客,许多外宾都要求带走一双留作纪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天竺筷和其他传统手工业制品一样,面临衰落态势。为使天竺筷不消亡,许多老杭州人默默坚守,天竺筷第五代传人王连道就是其中一员,开始了天竺筷艰难的复兴之路。
走进杭州生产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走廊两边堆满了一捆捆的原材料,颇为壮观。
以上是同行大V十七的照片,这里借用一下。
相传天竺筷之所以名为天竺筷,是因为它的原材料采自于杭州天竺山的竹子,清代年间杭州“老底子”去下天竺烧香,吃斋饭,不料香客太多筷子不够了,庙里的高僧便就地取材,在天竺山上砍下几根竹子给香客们使用,香客呢觉得这是佛家赠与的,与佛有缘便把这竹筷带回了家,寓意着如意吉祥,平添口福。
每一双天竺筷的诞生,都需经过截断、蒸煮、挑选、磨头等前后二十多道手工工序,在经过人工检验,手工烙花、手工组装。
一双天竺筷要做出来,需要极高的人工成本,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纯手工天竺筷制作厂,只剩下“杭州天竺筷厂”一家。
天竺筷厂还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在这里王老师可以静静品味王老师的书法,据说他6岁就开始连书法,练了64年,一件事能够恒久的坚持,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王老师说,他的心愿是要将这个宝贵遗产传承下去,但光有心愿也不行,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如果不这样搞,天竺筷最后还是要进入博物馆。”
眼前所展现的都是既定成果,这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我在感叹技艺纯属的同时,更惊叹于所有人的执着,把一件事做到不容易,把一件事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更是不容易。

邵芝岩笔庄

第二站我们来到邵芝岩笔庄,它是一家有着155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笔庄经营各类精制毛笔和文房四宝。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杭州邵芝岩笔庄的创始人邵芝岩在杭城闹市区三元坊,开起了一爿前店后坊的笔庄,取名“粲花室”。现如今是浙江省旅游涉外定点商场,又是自营出口生产企业。
邵芝岩笔庄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圆、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著,清朝时列为贡品。为杭州富有书卷气息和专业特色的百年老店。
此外,还供应各种名贵和实用的砚台、宣纸、徽墨、笔架等文房四宝。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
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对于书法研究颇少,但是甚是喜爱。时常想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却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渐渐静不下心来,或许能够唤醒我的,只不过是一直毛笔,一张宣纸而已。

新庭记

时近中午,为了能够满足口腹之欲,我们来到了中山中路上的新庭记,这是杭州著名的连锁餐厅,一走入大厅,浓浓的江南庭院式风格扑面而来。
连餐具都如此清新雅致,有着江南独有的韵味。

江南铜屋

江南铜屋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古街——河坊街上,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及其子——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基于悠久的中国铜文化和精湛的现代铜工艺打造而成。铜屋建筑总面积近3000平方,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铜屋的建造凝聚了五代传承的朱府铜艺的精华,是中华老字号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铜屋内收藏陈列了朱府铜艺的典型代表作品;
内部甚是大气,仿佛置身于黄金屋(开个玩笑,因为实在太金碧辉煌了)。门脸不太起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擦肩而过。“江南铜屋”的铜匾额,字体朴拙、颇有古风。
内部甚是大气,仿佛置身于黄金屋(开个玩笑,因为实在太金碧辉煌了)。门脸不太起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擦肩而过。“江南铜屋”的铜匾额,字体朴拙、颇有古风。
步入大堂,顿有豁然开朗之感。目光所及之处基本都是全铜打造,简直叹为观止,在我的印象中,铜大致是用来做古代的兵器,以及生活用品,没想到在艺术家朱先生的巧手之下,竟然能呈现出辣么多造型奇特的艺术品。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采用蚀铜工艺创作而出的鬼斧神工、造型奇特的铜艺术品,或如千峰静立、或如遍地稻穗,还有牛、鹿、象等动物雕塑。在朱家父子的手下,铜都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材料,而是被寄予深情、携有温度、充满灵性、挥手之间仿佛就会抬腿奔去的活物,令观者叹为观止。
G20期间,朱先生带领数百铜匠,从开始设计到改造结束,前后只用了4月余,刷新了铜建筑施工的速度。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楼外楼、西湖国宾馆等元首住地,陈列了60余件融传统与时尚于一体的艺术品,给外方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城隍阁

城隍阁位于吴山之巅,其恢宏的气势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相媲美,堪称江南四大名楼,是游人登高揽胜的必到之地。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一楼第一幅作品《斗茶图》,这幅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南宋的杭城“斗茶”活动十分昌盛,可以说风靡全国,在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所谓“斗茶”其实就和我们现今的茶艺表演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喝的是茶叶,而在当时只有茶末,把加工好的茶末分两次注入沸水,经调和后茶面会浮起一层白色的汤花,此时比赛汤花的色泽和分布是否均匀,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是否有水的痕迹作为获胜的标准,由于汤花是白色的,所以当时“黑瓷盏”是最受斗茶者所喜爱的。
位于售票厅大门边的有一座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整幅作品长27米、高6米,它以南宋时期为时代背景,再现了那时以城隍庙为中心逢年过节和举行吴山庙会的繁华景象和盛况。
二楼主要出售纪念品,有瓯绣,品茶器具,非常的典雅别致。
从城隍阁出来,紧接着将要去到位于吴山深处的优胜美地瑜伽馆,经过清晖轩时,看到几位正在打牌的老者,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
层峦叠翠掩映下的古典建筑之中,上一堂放松心灵的瑜伽课,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瑜伽“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即将在这里来一次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夕霞小筑

夕霞小筑---一座位于北山路上的民宿,走过一段长长的上坡石阶,转身望去,西湖就在身后、断桥就在身后;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式古典的韵味,又透露出日式民宿的简约,相比高端的建筑空间,这里更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下院有一个小小的茶水吧,很喜欢这里的氛围。
同行的美女体验师,随意拍两张,都很美。这里真的太适合拍照了。
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这世间有许多美好的景色,这世界有许多美丽的所在,我多想拍下所有美好的春夏秋冬,清晨和黄昏,讲述所有走过的路,遇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和那些消散在风里的笑声和诺言。

本游记著作权归@第1001个小梦想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